自从星巴克卖杯子,我逼自己学会了省钱…
在刷微博的时候,有料品牌发现一个词条慢慢爬上了热搜榜 ↓
作为一个资深猫奴+云吸猫大户,这个必须点。结果进坑就爬不出来了,星巴克的这款猫爪杯真的是萌shi个人啊…可爱,想买!
But,事情是永远不会这么简单的。
这款官方定价199的玻璃杯,在两天内一路炒到了1000+。你确定卖的是个玻璃杯不是钻石杯吗?
即使价格如此迷人,依然有人为它痴,为它狂,为它哐哐撞大墙;半夜排队都是小case,为它大打出手上热搜的也不少,正式引发新世纪#圣杯大战#:
@画漫画的阿甲
买到的人花式炫耀:
@LinaXU585
买不到人就说葡萄酸:
@小呀嘛小C
还有一大堆吃瓜群众“煽风点火”:
有猫的表示:用不起你Starcups,还撸不起猫么,DIY走起~
@FourLeafCats曼基康矮脚猫
也有主张阴谋论的网友说,星巴克玩的一手好营销:
@记得
客观来讲,猫爪杯萌是萌的,但你要说多有技术含量,多划时代,也不至于。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时代,限量版一样可以复制和量产。因而,星巴克的饥饿营销是不错的,传播声量和销售量都十分可观,可谓相当“出圈”了。排除想要趁机发笔小财的黄牛和喜不喜欢不重要,跟就行了的跟风党,星巴克杯的确拥有一批坚实的拥趸。
那么问题来了:好看的杯子成千上万,为什么要买星巴克的?
消费者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,寻求一种归属感。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“需要层次理论”认为,“归属和爱的需要”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,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,人们才有可能“自我实现”;也就是说,杯子嘛能装水就行,Starbucks这9个字母才是重点。
星巴克进入中国后,一直被视作小资生活的典型代表,是“高逼格”的代名词,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一种“身份的象征”。
简言之,喝星巴克的就是有品味的高精尖人士,就是一种牛气轰轰的feel。不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只要一口星巴克,我就拥有了精英的身份。这和fashion girls&boys追逐奢侈品是一样的道理。
同样,没有人会24小时呆在咖啡店里,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随身的东西——比如说印有logo的杯子,来帮你完成高级的炫耀,注意此时logo一定要大:)
@G-reenAlive
其次,人们总是对于自己得到的东西非常迷恋,从心理学上讲叫禀赋效应,俗称拥有感。
很早之前,星巴克就会在每一个客人的杯子上写他的名字。怕拿错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当一杯咖啡写上你的名字后,它就不只是一杯咖啡,而是一杯叫王二麻子的咖啡,这会让你和这个产品建立起一种微妙的联系。
再说这个猫爪杯,我有你没有,我就高兴了。尤其是全国发行几千只,再想一想可怕的人口基数,可能古时候被皇帝翻牌都没有现在开心。所以,发行限量版和饥饿营销依然很得品牌商青睐。10年之后,可能猫爪杯不再符合审美,想把它扔掉,但一想起当初是如何艰辛的得到它的,就会觉得很不舍,最终将其留下来。
这就是禀赋效应的进阶版——参与感。
星巴克一直都很注重“参与感”,而且会采纳消费者的建议。星巴克还有一个专门供消费者分享关于星巴克想法的网络社区——MY Starbucks Idea,并采用了其中关于可循环使用的环保杯子的点子,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好感度。
2016年11月在网络发起的红杯设计征集活动,更是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约1200位消费者的参与,其中13款涂鸦设计作为2016圣诞红杯系列发行。
有网友戏称“星巴克是精品咖啡里最会卖杯子的”,而星巴克也的确很擅长用杯子做噱头,节日营销、话题营销、创意营销、互动营销、公益营销……把杯子玩儿到了极致,让咖啡杯成为了星巴克文化的传播载体。星巴克杯的影响力之大,让一个个不喜欢咖啡的人纷纷为之疯狂,让Starbucks成为Starcups。
@蓝悠悠、
话说回大热的猫爪杯,杯子本无错,限量这种方式也没有问题,可炒的太过火,造成口碑上的伤害就得不偿失了。尤其是那直线飙升的价格,吓得我抱住了自家的小猫咪。唉,没个钱,还追啥星?!
今天,星爸爸又双叒叕补货了,15:00原价发售,不知道小仙女们抢到了没有:)